總體而言,商用汽車產業(yè)都較為分散,并且在中國和印度的市場上以當地的生產商為主導。然而,商用汽車產業(yè)正面臨著提高燃油效率和減少排放的壓力。這是否會導致進一步的技術融合,從而推動商用汽車產業(yè)的整合?
新聯盟將以何種方式出現?主要的商用汽車制造商將采取什么樣的投資策略來應對替代能源及其他新興技術?
陜汽集團董事長 方紅衛(wèi):我認為,商用汽車不一定會在幾年之內出現產業(yè)的并購。因為商用車的客戶千差萬別,這完全不同于家用車。分散化生產模式會長期存在,不會在短期內進行整合,但在某些方面,比如技術,節(jié)能產品和新材料的應用上,會集中在某些企業(yè)和板塊進行整合。另外商用汽車的后市場需要整合,是產業(yè)資源和產業(yè)以外的整合,而制造企業(yè)是不需要整合的。
陜汽在替代能源上很有作為,以天然氣為主的技術在近幾年有了較大突破。我們不僅要著重研發(fā)更環(huán)保的新車型,還要關注現有車型的升級。
東風商用車總經理 黃剛:金融危機后中、重型商用車市場進行了較大變化,原先歐美、中國和新興國家各占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而現在,中國的市場的銷量占到了全球的50%。但現在并不代表未來,未來可能還會回到各三分之一的市場。
在海外的成熟市場都是歐美廠商為主導,而中國市場則是由本土廠商為主導。比如說中國市場中的份額中,中、重型卡車99%都是中國本土品牌。雖然國際品牌正在慢慢滲透,但中國本土企業(yè)的產品在成本上和把握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另外一方面中國的品牌也開始走向海外,我管它叫中國市場競爭全球化;全球市場競爭中國化。
由于前幾年市場容量的迅速增長,每個廠家都會因為高速增長從而分得一杯羹。但今年市場出現了明顯的萎縮。我不認為行業(yè)未來會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在這些企業(yè)中,規(guī)模小的一部分會出局;有些可能會被并購,這兩種可能性都是有的。
佩卡集團副總裁 Bill Kozek:就長期來看,所有公司都要變成一個全球化的供應商。我們發(fā)現中國市場發(fā)展得非常快。我的觀點和之前兩位有所不同:我覺得全球的構架會進行融合,而且整合就會在我們中間發(fā)生。
排名前十的商用車廠商有五個都是中國本土廠商,我們要和中國合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只依靠規(guī)模來在市場中進行競爭是片面的,因為商用車市場非常復雜。在不到五十年前,我們有十六個中、重型卡車制造商,而今天只下了七個。這樣的整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我預計:這個過程可能要超過4、5年。
商用車集團座椅業(yè)務部門總裁 Gordon Boyd:我們在約旦和韓國做得非常成功,中國開發(fā)了八個供應商,現在還有六家和我們一同成長。我們在中國達到一億七千萬,未來會超過兩億,我們集團的最大訂單就在中國企業(yè)。
我認為整合會發(fā)生在重汽市場,我們在英國有卡車裝配線,而在歐洲都有配套公司。在美國有美國本土和歐洲廠商,在中國還不確定有多久會整合,但我確定一定會整合。
Tag: